在当前的设施管理与运营领域,企业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妨碍了运营效率,还限制了决策能力的提升,例如:
系统孤立与数据割裂:建筑物的各类系统、网络和数据通常处于割裂状态,这使得很难方便地获取高质量数据,从而无法全面了解设施的整体性能,也难以做出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决策。
数据缺乏上下文整合:当数据缺乏上下文化和综合分析,企业无法进行预测性分析、趋势性能评估和基准测试,且难以获得及时、可操作的洞见。
高质量数据收集与维护成本高昂:由于收集和维护高质量数据集的成本和难度较大,组织难以实现高效运营,也无法客观评估运营改进的成效。
手动流程和分散工作流:过于依赖手动流程和不协调的工作流,导致任务耗时且容易出错,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被动的维护模式:许多组织仍采取被动的维护策略,仅在问题发生后进行处理,导致设备停机时间增加、维修成本上升,资产价值下降。
纸质文档与合规报告的负担:依赖纸质文档和手动合规报告不仅增加了管理负担,还加大了潜在风险,降低了审核效率。
资源配置不当: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请求管理低效,拖慢了整体运营进程,并提高了服务成本。
设施管理的动态化转型
这些挑战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予以应对。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整合建筑系统、数字化资产和文档、自动化运营流程、聚合数据源、提高数据质量及分析能力,并持续优化运营策略。借助这一数字化框架,企业可以利用创新技术和高级数据集,训练智能数据模型,获取所需的深度洞见,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设施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组织都面临复杂的运营环境,需要在管理混合工作模式、监控员工回归办公室的情况、应对不断变化的法规、推动减碳目标、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控制运营成本等多重因素中找到平衡。同时,他们还需确保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并最大化员工的生产力。因此,企业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灵活适应员工需求、与企业目标和愿景高度契合的工作空间管理方式。
而采用全新动态化方法通过补充实时数据,对设施及其资产进行响应性、前瞻性管理,借助这些数据对运营进行实时监控、优化及执行,并在整个商业地产生命周期中持续优化运营策略。
推动动态化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
通过与专业的智能建筑平台(SBP)合作伙伴合作,整合来自物联网(IoT)传感器、各类技术和建筑系统的数据,将原本割裂的数据源进行聚合与整合。通过将传统数据集与实时数据集(如设备健康状况、室内环境条件、气候因素以及占用和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专业的智能运营中心(IOC)能够持续监控、优化并高效执行运营任务,如:
自动化管理:通过基于规则的引擎和预设的条件逻辑,智能建筑平台能够自动化处理许多运营任务。
远程操作: 智能运营中心可以从异地位置对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资产进行远程操作与问题处理。
现场执行:智能建筑平台的规则引擎可以自动生成工单,或由IOC手动生成工单并派发给现场的技术人员执行。
随着数据的持续积累,建筑性能的模式和趋势将逐渐显现,专业团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潜在的运营影响,制定并实施优化策略,以确保建筑运营更高效、更符合组织的目标和需求。这种自我学习、动态调整的策略帮助组织在设施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无论是维护策略、资本规划、资产更新,还是资源分配、占用规划、可持续发展策略,这种基于数据洞见并结合专业应用的方法,都能帮助组织更快速地实现既定目标,并提前识别未来潜在的问题。
动态运营方法带来的优势与影响
通过这一动态管理方法,企业不仅能够提高任务执行的效率,节省运营成本,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同时确保安全、合规、可靠性和舒适性:
提升任务执行效率:自动化工作流与集成的技术系统可以显著缩短任务完成所需时间。例如,原本需要15分钟的任务,现在可能只需10分钟。对于那些每年在资产组合中重复成千上万次的任务,这种时间节省的累计效应将极为显著。减少低价值、劳动密集型的任务,能够提升整体效率,减少加班,并让技术人员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更高价值的工作,从而提高生产力和员工满意度。
降低成本:通过状态监控的维护策略,组织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维护任务。例如,当设备状况良好时,不需要进行不必要的维护。通过自动化操作,组织可以减少重复性手动任务,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避免额外支出:通过预测性维护策略,设施管理人员可以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进行主动干预,减少被动维护带来的高昂修复成本。适当的设备维护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省更换费用。同时,积极的节能策略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通过动态管理运营,组织能够优化能源使用、提升生产力与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合规性、增加资产价值、改善使用者的舒适性与健康状况,并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助力。
选择适合的应用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动态管理方法并非适用于资产组合中的所有建筑或设备。它最适合那些对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的建筑或资产,且在投资与应用场景合适的情况下方可有效。
例如,这种设施管理策略可以与医生为不同病患制定的治疗方案相类比。比如,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更加严格的治疗计划,包括持续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管理,而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运动和适时的血糖监测来有效管理病情。同样,对于那些即将退租的建筑,管理方式显然与业务核心建筑不同。后勤设施的管理方式也应与总部办公楼有所差异。
此外,不同资产的维护策略也各不相同:如照明设备或打印机等低关键性资产的维护方式,显然不能与数据中心中高关键性资产(如服务器或备用电源设备)的维护相提并论。正如医疗方案根据患者需求的不同进行调整,设施管理方案也应根据建筑物或资产的关键性进行优化。
设施管理的未来必然是动态的
通过采用动态化的设施管理方法,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各类复杂需求,在当今的环境中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通过在资产组合中战略性地应用这一方法,企业组织可以确保其投资回报与其成功目标高度一致,并推动企业实现更为长远的目标和愿景。
设施管理的未来必然是动态的,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核心原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传统设施管理向更加灵活、智能和前瞻性的动态模式转变:
1. 技术进步的推动
随着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设施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静态、被动的管理方式。通过数据传感器、实时监控和自动化操作,设施管理可以实时收集、分析和响应建筑物的变化信息。动态设施管理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做出智能化决策,实现对建筑系统的远程操控、预测性维护以及资源的优化分配。
2. 数据驱动的洞察能力
现代设施管理依赖于庞大的数据集,而这些数据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提供可操作的洞察和见解。通过集成各种建筑系统的数据,组织可以实时监测设施的性能,识别潜在问题并预先采取行动,从而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动态管理通过数据趋势分析和预测性维护,使得设施的管理更加精准、及时,能够大幅提升运营效率。
3. 复杂环境下的灵活应对
今天的企业环境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组织不仅需要应对混合工作模式、灵活办公需求,还要考虑员工健康、安全和舒适性等因素。此外,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能源短缺以及各类新兴法规要求企业更加高效地管理其建筑资产。动态设施管理通过实时监控与优化,能够快速响应环境变化,适应复杂的运营环境,确保建筑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佳运行状态。
4. 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的需求
传统的设施管理方式往往基于反应性维护,即在设备发生故障后进行修理。这种方式不仅容易导致设备停机时间增加,还会带来高昂的维护成本。通过动态设施管理,企业能够实现预测性维护,提前预判设备问题,进行主动干预,避免设备损坏带来的附加成本。此外,自动化操作流程和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够降低人工干预的频率,减少不必要的任务,提高整体运营效率,节省运营成本。
5. 可持续发展与减碳目标的推动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许多组织都承诺减少碳排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动态设施管理通过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资源优化,能够实时调整建筑的能源消耗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通过集成气候数据、室内环境监测和设备健康状况,企业可以实施动态的节能策略,优化能源使用,实现碳足迹的有效控制。
6. 资产价值与使用者体验的提升
通过动态管理,企业能够延长设施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资产价值贬损。同时,实时数据分析与优化操作还能够提升建筑物内环境的舒适性与健康性,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市场价值和吸引力。
7. 前瞻性与持续优化能力
动态设施管理不仅仅是针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它还能通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分析设施的历史运营情况,识别规律和趋势,持续优化建筑的运营模式。通过这一前瞻性的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长期的维护策略、资本规划、资源分配和可持续发展计划,使设施管理更加主动和战略性。
总结
设施管理的未来之所以必然是动态的,是因为企业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快速发展的技术以及不断变化的需求时,需要更加灵活、高效、智能的管理方式。通过动态设施管理,企业能够实时响应各种内外部变化,优化运营流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种基于数据驱动、自动化与预测性分析的管理方式,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静态管理,成为未来设施管理的主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