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智慧基建网>资讯列表>新华三参编超融合系统新国标正式发布

新华三参编超融合系统新国标正式发布

2025年05月27日 18:16:06 人气: 6694 来源: 新华三
  【智慧城市网 上市公司】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 GB/T 45399-2025《信息技术 云计算 超融合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标志着我国在超融合基础设施领域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作为该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从技术架构、安全体系到生态建设等维度贡献专业智慧,为中国企业上云注入“标准动能”。
 
  国标制定,引领产业发展
 
  在AGI技术重塑产业格局的当下,面对海量数据处理、复杂模型训练及实时决策需求,构建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命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采用体系化的技术标准不仅关乎技术路线选择,更是实现算力资源价值最大化的高效路径。
 
  GB/T 45399-2025《信息技术 云计算 超融合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确立了超融合系统的参考模型,对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安全虚拟化、运维管理和开放兼容六大模块提出了明确要求。该要求可有效指导超融合系统厂商设计和制造超融合产品,确保产品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同时也为第三方测评机构实施超融合系统测试和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统一评估标准,推动超融合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国标背后的力量,新华三超融合硬核实力
 
  国家标准的制定,向来是行业技术与实践经验的“集大成者”。新华三深度参与的背后是其十余年云计算技术的沉淀以及超15000家客户的实践验证。
 
  自2013年推出首款超融合产品UIS 1.0以来,新华三始终站在技术前沿:
 
  ■ 技术引领:率先推出一箱即云超融合解决方案,采用电信级虚拟化内核,达到微秒级内核时延,秒级故障检测等电信级技术要求。采用统一分布式存储融合架构,单集群即可同时提供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三种存储类型。
 
  ■ 场景深耕:服务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超15000家客户,积累了从边缘计算到数据中心的全场景落地经验,提供从咨询、设计、实施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 生态开放:坚持“硬件解耦、软件定义”理念,支持对VMware纳管、迁移、容灾,满足多架构管理及快速替换,高速无代理迁移速率大于1GB/s,较业界平均水平提升一倍。
 
  再破边界,UIS 9.0全新发布
 
  近日,新华三重磅发布H3C UIS 9.0 新一代超融合平台,通过存储重构、本地IO、快照无损等特性,以创新架构与卓越性能,再次助力用户突破边界。
 
  ■ 存储架构升级,性能大幅跃迁:采用IO进程协程调度,全用户态运行,使得存储性能提升20%;采用全新元数据结构,无锁化设计使内存占用节省80%,性能提升10倍;同时,全面优化小IO聚合算法,智能调整聚合条带,使得小IO性能提升72%,大IO性能提升16%,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 存算深度融合,缩短IO路径:通过IO本地化机制,大幅减少跨网络访问损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通过Vhost技术实现进程间内存共享,进一步缩短IO路径,混闪小IO读性能可突破200万IOPS,从容支持AI推理、大数据分析、高并发业务等复杂场景。
 
  ■ 快照无损,保障业务连续:快照性能上实现重大突破,在8k随机写128并发测试中,虚拟机写性能下降小于5%,读性能基本不受影响,可做到秒级恢复,从而确保数据高可靠,有效减少快照过程中业务中断风险。
 
  ■ 多角色集群,AI需求急速响应:通过多角色集群管理能力,在原集群中添加GPU节点即可在分钟级实现快速扩展,从而满足企业渐进式AI升级需求;平台全面支持DeepSeek等10余种主流大模型推理部署,适配近10家国产GPU,并可实现软硬件全栈协同管理。
 
  在国产化及AI应用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超融合技术以其高效、灵活、可靠的特点,成为企业构建数据中心的优先选择。通过智能协同计算、存储、网络资源,可显著优化基础设施效能,助力企业实现运维成本压缩与业务部署效率提升。作为数字化及AI解决方案提供者,新华三将持续深耕超融合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上云。
关键词: 新华三,数字科技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