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智慧城市网>智慧基建网>资讯列表>第35个国际减灾日: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智慧城市未来

第35个国际减灾日: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智慧城市未来

2024年10月12日 15:44:10 人气: 23205 来源: 智慧城市网整理
  【智慧城市网 时事聚焦】2024年10月13日,第35个国际减灾日即将来临,全球目光聚焦于“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的主题。这一主题不仅强调了通过教育提升儿童和青少年应对灾害的能力,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将防灾减灾理念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为年轻一代创造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于今年9月3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国际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通过教育赋予年轻一代应对灾害的能力,使其成为家庭和社区韧性建设的推动者。这一理念与当前智慧城市的发展不谋而合,智慧城市的建设正逐步向多领域扩散,向多层级发展,而韧性城市的构建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慧城市,作为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城市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容提速,到城市数字生活服务场景的丰富,再到城市数据要素共享开放与开发应用机制的持续优化,智慧城市的每一个进步都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第35个国际减灾日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主题,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各地学校和教育机构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内容,组织制作符合儿童和青少年特点的动漫、短视频、歌曲、微电影等科普作品,并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播载体和平台,推进防灾减灾科普宣教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
 
  同时,各地还积极推动各类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安全体验馆、应急实训基地等场馆场所免费向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开放,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年轻一代的灾害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防灾减灾工作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城市能够实时监测和预警各类灾害风险,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城市可以实时监测气象、地质、水文等环境数据,提前预警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通过智能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城市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置火灾、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
 
  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推动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智慧城市的引领下,各类生产和生活场景中的数字技术集成应用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重要商品、服务和信息的跨空间交换。这促进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互补、全面融合和共同繁荣。同时,智慧城市群的建设也有效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实现了设施互联化和服务一体化。
 
  在第35个国际减灾日这一天,我们不仅要关注年轻一代的防灾减灾能力培养,还要将这一理念融入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通过科技赋能、教育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年轻一代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持续的生活环境,共同构建一个韧性十足的智慧城市未来。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和防灾减灾工作的不断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城市将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宜居。年轻一代将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韧性智慧城市、守护美好家园而努力奋斗!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afzhan@foxmail.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智慧城市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智慧城市网,https://www.af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企业推荐

更多